R 

--------------------------------------------------------------------------------

【燃眉之急】《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后以“燃眉之急”比喻事情非常紧迫。亦喻指异常紧迫之事。
【燃萁之敏】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后因以“燃萁之敏”喻文思敏捷。
【燃萁煮豆】同“煮豆燃萁”。
【燃萁煎豆】同“煮豆燃萁”。比喻骨肉相残。
【染指垂涎】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染风習俗】谓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
【染神刻骨】犹铭心刻骨。谓感受深切。
【染神乱志】谓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染丝之变】《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染翰成章】谓提笔成文。
【染蓝涅皁】谓胡乱涂抹。涅,染;皁,黑色。
【染旧作新】谓改头换面,以旧充新。
【染须种齿】染须发,镶假牙。以之掩饰衰老。
【攘肌及骨】比喻侵及腹地。
【攘往熙来】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攘袂引领】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攘攘熙熙】喧嚷纷杂貌。
【攘权夺利】犹言争权夺利。
【让三让再】见“让再让三”。
【让再让三】谓几次三番地推让。
【让逸竞劳】谓安逸之事互相谦让,劳苦之事互相争抢。
【让枣推梨】《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於床上,群兒皆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后汉书·孔融传》“融幼有异才”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兒,法当取小者。’”后遂以“让枣推梨”形容兄弟之间谦让、友爱。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二四引三国魏曹操《礼让令》:“里谚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斯合经之要矣。”
【惹火烧身】比喻招来灾祸使自身受害。
【惹事生非】犹言惹是生非。
【惹草拈花】比喻随处迷恋于不正当的男女情爱。
【惹草沾花】见“惹草拈花”。
【惹是生非】引起麻烦或争端。
【惹是招非】引起麻烦之事。
【热火朝天】比喻气氛、情绪热烈高涨。
【热心快肠】形容热情直爽。
【热心苦口】形容热心恳切地再三劝告。
【热可炙手】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
【热气腾腾】①热气蒸腾貌。②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热锅上蚂蚁】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热锅上蝼蚁】同“热锅上蚂蚁”。
【人一己百】谓别人化一分气力,自己用百倍力量。即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别人。语本《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处境危险。指局势紧张恐怖。
【人才辈出】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
【人才济济】谓人才众多。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极多。
【人亡邦瘁】《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人亡政息】谓贤臣不在位,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语出《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绝也。”后指执政者死后其政不行。参见“人存政举”。
【人亡家破】人死了,家毁了。极言遭遇之不幸。
【人之常情】人们通常具有的心情。
【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心无定见。
【人不聊生】人民无法生活下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旧时谓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人心不古】谓世人的心地没有古人厚道。多用以感叹世风浇薄。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人心叵测】人的心地不可探测。谓人心险恶。
【人心向背】指人民群众的拥护或反对。
【人心所向】众人所向往的,所拥护的。
【人心皇皇】见“人心惶惶”。
【人心惟危】谓人心容易为物欲所蔽,难以宁帖。危,不安。
【人心惶惶】亦作“人心皇皇”。人们内心惊恐不安。
【人心隔肚皮】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人心难测】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
【人去楼空】语本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后即以“人去楼空”表达面对旧居怀念故人之意。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谓享高寿不易。
【人生如寄】亦作“人生若寄”。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
【人生若寄】见“人生如寄”。
【人老珠黄】旧喻妇女年老色衰,被人嫌弃,就象珍珠年久变黄,失去珍贵价值一样。
【人地生疏】人事不熟,地方陌生。
【人百其身】谓愿意用一百人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人存政举】谓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则善政行。语出《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
【人仰马翻】①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激战时伤亡惨重的情景。②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人自为政】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人自为战】①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②用以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人各有志】谓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
【人多口杂】见“人多嘴杂”。
【人多势众】人多势力大。
【人多嘴杂】谓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亦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人多阙少】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人足家给】同“人给家足”。
【人困马乏】①人马疲倦困乏。②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人言可畏】流言蜚语是可怕的。语出《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人事不知】见“人事不省”。
【人事不省】谓昏迷不醒,失去知觉。
【人事不醒】见“人事不省”。
【人非木石】谓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人非物是】谓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人非草木】见“人非木石”。
【人命关天】谓牵涉人命,事关重大。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比喻人出名后就会招致麻烦。
【人定胜天】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人荒马乱】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人面狗心】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人面桃花】相传唐崔护清明郊游,至村居求饮。有女持水至,含情倚桃伫立。明年清明再访,则门庭如故,人去室空。因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用以为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典故。
【人面兽心】①外貌是人,心肠如兽。形容人不开化,近似禽兽。②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人急偎亲】谓人到危急时则想投靠亲友。
【人神共嫉】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人神同嫉】见“人神共嫉”。
【人莫予毒】没有谁能伤害我,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形容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人烟稠密】见“人烟稠密”。
【人烟稠密】谓居民密集。
【人涉卬否】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人浮於事】语本《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於人也,宁使人浮於食。”郑玄注:“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原谓人的职位高过其所得俸禄的等级,即廉以自守之意。后多以“人浮於事”谓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情之常】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情世态】人世间的情态。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分。
【人情冷暖】指在别人失意时就对他冷淡,在别人得意时就对他亲热。
【人情冷暖】见“人情冷暖”。
【人情汹汹】见“人情恟恟”。
【人情恟恟】形容人心动荡不安。
【人琴两亡】见“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馀亦卒。”后因以“人琴俱亡”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
【人琴俱逝】见“人琴俱亡”。
【人极计生】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人喊马嘶】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
【人单势孤】人数少,力量单薄。
【人杰地灵】谓杰出人物出生或所至之处,其地亦因而著名。后亦谓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间天上】①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②犹人间天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
【人间天堂】指人世间极美好的地方。
【人间地狱】指人间极黑暗痛苦的地方。
【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本谓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人强马壮】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壮盛。
【人强胜天】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人给家足】人人饱暖,家家富裕。
【人微言轻】谓地位低,言论、主张得不到重视。
【人微言贱】犹言人微言轻。
【人微望轻】谓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
【人微权轻】谓身份卑微,威信权势不足以服众。
【人烟稠密】谓居民密集。
【人寿年丰】人享长寿,年成丰收。形容太平兴旺。
【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人穷志短】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人头畜鸣】①詈辞。谓虽然是人,但却愚蠢如畜类。②指人的行为极端恶劣。
【人声鼎沸】人声喧嚷嘈杂,犹如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鼎,古代烹煮用具。
【人离乡贱】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仁人志士】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献身的人。
【仁人君子】①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②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仁至义尽】语出《礼记·郊特性》:“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孔颖达疏:“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原指古时年终极其虔诚地祭享对农事有功的诸神、万物,以为报答,谓蜡祭极尽了仁义之道。后用以形容对人的爱护、关心、帮助尽了最大努力。
【仁同一视】犹言一视同仁。
【仁言利博】谓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语出《左传·昭公三年》:“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亦作“仁言利溥”。
【仁言利溥】见“仁言利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它是仁,智者见它说它是智。指对待同一事物,其见解因人而异。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高亨注:“知读为智,阴阳之道,复杂而少变化。人面临具体现象,往往有不同之认识,仁者见之则谓之仁,智者见之则谓之智。”参见“见仁见智”。
【仁者能仁】旧谓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仁柔寡断】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仁义道德】①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正义等行为标准。②泛指旧时提倡的道德规范。
【忍心害理】谓心存残忍,违背天理。
【忍苦耐劳】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忍俊不住】见“忍俊不禁”。
【忍俊不禁】①谓热中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②忍不住笑。
【忍辱含垢】含忍耻辱。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忍气吞声】遭受欺侮,不敢出声抗争。
【忍无可忍】忍受到再也无法忍受下去。
【刃迎缕解】形容通达流暢。
【认仇作父】同“认贼作父”。
【认奴作郎】谓颠三倒四,糊里糊涂。
【认祖归宗】①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②喻指回归故土。
【认贼作子】见“认贼为子”。
【认贼作父】比喻把敌人当父亲,甘心投靠。
【认贼为子】比喻错认妄想为真实。
【认贼为父】见“认贼作父”。
【认影为头】佛教语。谓认虚作实。
【认敌作父】同“认贼作父”。
【认鸡作凤】佛教语。谓认凡庸为珍贵。
【任人唯贤】语出《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指任用人只挑选德才兼备的人。与“任人唯亲”相对。
【任人唯亲】任用人不管德才如何,只选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与“任人唯贤”相对。
【任其自流】指对人、对事不加约束、引导,听任其自由发展。语出《淮南子·脩务训》:“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穀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任其自然】听任人或事物的自然发展。
【任重致远】语出《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指负载沉重而能行达远方。《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后汉书·舆服志上》:“舆轮相乘,流运罔极,任重致远,天下获其利。”后用以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
【任重道悠】见“任重道远”。
【任重道远】《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谓负担沉重,路途遥远。《商君书·弱民》:“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韩诗外传》卷一:“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后用以比喻担负的责任既重大又要经过长久的努力。
【任怨任劳】见“任劳任怨”。
【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达不拘】任性放纵,不拘礼法。
【任劳任怨】亦作“任怨任劳”。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埋怨。
【任贤使能】委任使用有才德的人。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
【仍陋袭简】因陋就简。谓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
【日下无双】京师没有第二人可比。谓才能出众。
【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多用以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日久天长】亦作“日久岁长”。谓时日长久。
【日久月深】谓时日长久。
【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便可看出人心的好坏真假。
【日久岁长】见“日久天长”。
【日久岁深】见“日久月深”。
【日已三竿】同“日上三竿”。
【日不我与】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日不移晷】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日不移影】见“日不移晷”。
【日不暇给】形容事务繁忙,没有空闲。语本《史记·封禅书》:“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日日夜夜】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日中必昃】同“日中则昃”。
【日中必彗】中午阳光强烈,正好晒物。比喻作事要及时。
【日中必移】同“日中则昃”。
【日中必湲】见“日中必彗”。
【日中则昃】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昃,太阳偏西。多比喻事物盛极则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日中则移】同“日中则昃”。
【日中将昃】比喻事物盛极将衰。
【日升月恆】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语出《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传:“恆,弦;升,出也。言俱进也”。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日月入怀】①旧时指生贵子的吉兆。《三国志·吴志·孙破虏吴夫人传》“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裴松之注引晋干宝《搜神记》:“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梦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②形容神容俊秀清朗。
【日月不居】形容时光流逝。
【日月合璧】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日月交食】①指日蚀和月蚀。②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日月如流】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月其除】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日月重光】《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重光,日月星也。太极上元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叠璧,五星如连珠,故曰重光”。孙星衍疏:“重光者……言文武化成之德比于日月也”。后以“日月重光”比喻经过动乱后,出现了稳定升平的新局面。
【日月逾迈】日月前行。谓时光流逝。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日月天天运行天空,江河天天流过大地。形容光明正大或永存不废。语本《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日月逾迈】见“日月逾迈”。
【日月蹉跎】谓光阴白白地过去,无所成就。
【日月丽天】日月悬在天空。比喻光明照耀四方。语本《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孔颖达疏:“丽,谓附著也”。高亨注:“日月附丽于天,能照天下”。
【日引月长】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语本《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日以为常】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日以继夜】日夜不停。《国语·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
【日出三竿】同“日上三竿”。《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日出不穷】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日有万机】见“日理万机”。
【日行千里】一天跑千里路。形容速度极快。
【日旰不食】同“日旰忘食”。
【日旰忘食】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旰忘餐】见“日旰忘食”。
【日近长安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以“日近长安远”喻指向往帝京而不得至。
【日角珠庭】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日角偃月】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日角龙庭】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颜】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东月西】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日来月往】见“日往月来”。
【日昃不食】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旰食】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日昃忘食】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和风暖】见“日暖风和”。
【日征月迈】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日往月来】形容岁月不断流逝。语本《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日炙风筛】日晒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趕路。
【日居月诸】日月。居、诸,语气助词。《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毛传:“日乎月乎,照临之也。”后用以指岁月流逝。
【日甚一日】一天超过一天。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越来越严重。
【日省月试】每天每月进行考核。
【日省月课】见“日省月试”。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削减分割。
【日削月朘】一天天地损削缩减。
【日食万钱】①每天的饮食耗费上万的钱。形容生活极其奢侈。语本《晋书·何曾传》:“扞何曾呴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於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②形容俸薪丰厚。
【日莫途远】见“日暮途远”。
【日高三丈】犹日上三竿。
【日益月滋】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陵月替】谓逐渐衰落、弛退。
【日乾夕惕】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日乾夕惕”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日异月更】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日异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日异月新】见“日新月异”。
【日累月积】见“日积月累”。
【日朘月削】见“日削月朘”。
【日朘月减】见“日削月朘”。
【日许多时】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日许时间】见“日许多时”。
【日堙月塞】一天天堵塞,不通暢。
【日落千丈】形容景况急剧下降。
【日落西山】①太阳从西山落下。指黄昏时。②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日无暇晷】一天中没有空闲的时间。形容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
【日短心长】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谓心愿一时难以实现。
【日程月课】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
【日复一日】过了一天又一天。形容日子久,时间长。
【日饮亡何】每天饮酒,不过问其他的事情。语出《汉书·爰盎传》:“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日饮无何】见“日饮亡何”。
【日就月将】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不断进步。
【日滋月益】见“日益月滋”。
【日暖风和】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日试万言】以每天试写万言为验;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极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
【日新月著】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日新月盛】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日新月异】日日更新,月月不同。形容变化、发展很快。
【日暖风恬】见“日暖风和”。
【日慎一日】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日暮途远】亦作“日莫途远”。天色已晚而路程尚远。比喻力竭计穷。
【日暮途穷】①天色已晚,路已走到尽头。比喻到了末日。语本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②比喻到了无路可走、忍无可忍的地步。
【日暮道远】同“日暮途远”。
【日暮路远】同“日暮途远”。
【日诵五车】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日增月益】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增月盛】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
【日销月铄】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薄,迫近。语出《汉书·扬雄传上》:“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日薄桑榆】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日积月累】长时间地积累。
【日积月聚】同“日积月累”。
【日锻月炼】谓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日转千阶】亦作“日转千堦”。形容连续升官。阶,官阶。
【日转千街】指乞丐沿街行乞。
【日丽风和】阳光明丽,微风和煦。形容天气晴和。
【日丽风清】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荣古陋今】见“荣古虐今”。
【荣古虐今】推崇古代,苛责现今。
【荣宗耀祖】谓建功立业使家族、祖先显荣生辉。
【荣华富贵】指人兴盛显达,财多位尊。
【荣谐伉俪】祝人夫妇和谐美好之词。
【容光焕发】脸上光彩四射。形容人精神振奋。
【容头过身】谓如头可容,身即得过。比喻得过且过。
【戎马生郊】《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陈鼓应注:“生於郊,指牝马生驹犊於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
【戎马生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戎马劻勷】谓战乱不宁。
【戎马倥偬】见“戎马倥傯”。
【戎马倥傯】谓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戎马仓皇】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镕今铸古】融会贯通古今知识。
【镕古铸今】见“镕今铸古”。
【柔枝嫩条】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柔枝嫩叶】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
【柔茹刚吐】《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因以“柔茹刚吐”比喻凌弱畏强,欺软怕硬。
【柔情侠骨】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
【柔情密意】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柔情绰态】柔美的情态。
【柔筋脆骨】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
【柔远能迩】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
【柔远绥怀】安抚远方归顺者。怀,归附。
【柔远镇迩】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柔远怀来】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
【柔远怀迩】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柔肠寸断】形容极度伤心。
【柔肠百结】形容情思缠绵,无法排解。
【柔肠百转】形容情思缠绵,翻腾不已。
【柔肤弱体】谓柔弱的身体。
【柔声下气】犹言低声下气。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作“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谓自己直接经验过的,自己最了解。禅宗比喻内心的悟证。
【如山压卵】比喻以绝对优势对付劣势。
【如之奈何】怎么办。
【如天之福】形容福气特别大。
【如不胜衣】谓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常以形容人身体瘦弱。语本《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
【如切如磋】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如日中天】像太阳之正处于天空中央。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如日方升】《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后以“如日方升”比喻事物有广阔发展前途。
【如牛负重】比喻负担沉重。
【如火如荼】《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后以“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
【如兄如弟】①谓情意深厚,有如兄弟。②旧俗异姓结拜兄弟,年长的称“如兄”,年幼的称“如弟”。
【如出一口】犹言众口一词。
【如出一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辙,车辙。
【如芒在背】形容极度不安。语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如芒刺背】见“如芒在背”。
【如有所失】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
【如此而已】就是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
【如花似月】见“如花似玉”。
【如花似玉】形容女子非常美丽。
【如花似朵】犹言如花似玉。
【如花似锦】①形容华彩绚丽。②形容风景或前程美好。
【如坐春风】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於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后用以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
【如坐云雾】比喻暗昧无知,不能辨析。
【如虎生翼】同“如虎傅翼”。
【如虎得翼】同“如虎傅翼”。
【如虎添翼】同“如虎傅翼”。
【如虎傅翼】好像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如法泡制】见“如法砲制”。
【如法砲制】依照成法,砲制中药。比喻照样仿做。
【如泣如诉】如哭泣又如诉说。比喻声音哀怨凄切。
【如持左券】《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於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於秦韩,此其善於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后以“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片,双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债权人收藏,作为凭据。
【如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
【如指诸掌】《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如风过耳】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犹言富贵于我如浮云。后以“如风过耳”比喻不把别人的劝告放在心上。
【如饥如渴】同“如饥如渴”。
【如狼似虎】①亦作“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②像虎狼那样凶狠、残暴。
【如狼如虎】见“如狼似虎”。
【如狼牧羊】比喻任用酷吏治理人民,人民一定深受其害。
【如鸟兽散】比喻溃败逃散。语本《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如鱼似水】比喻关系融洽、亲密。
【如鱼得水】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多以“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适合的环境。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极度悲伤和着急。今含贬义。
【如弃敝屣】比喻如丢掉无用的东西,毫不可惜。语本《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蹝,后多写作“屣”。
【如汤沃雪】像热水浇在雪上,很快就化掉。形容十分容易。语本《文选·枚乘〈七发〉》:“小飰大歠,如汤沃雪。”刘良注:“如汤沃雪,言食之易也。”
【如汤浇雪】同“如汤沃雪”。
【如汤泼雪】同“如汤沃雪”。
【如汤灌雪】同“如汤沃雪”。
【如渴如饥】见“如饥如渴”。
【如梦方醒】见“如梦初醒”。
【如梦初醒】亦作“如梦初觉”。亦作“如梦方醒”。好像刚从梦景中醒来一样。多比喻从糊涂、错误的认识中省悟过来。
【如梦初觉】见“如梦初醒”。
【如雷贯耳】见“如雷灌耳”。
【如雷灌耳】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如解倒悬】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比喻把人从危困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如意算盘】比喻考虑问题时,只从好的方面着想的一厢情愿的打算。
【如堕五里雾中】《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用“如堕五里雾中”比喻模模糊糊,摸不着头脑或认不清方向。
【如堕烟海】见“如堕烟雾”。
【如堕烟雾】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后以“如堕烟雾”、“如堕烟海”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如醉如痴】见“如痴似醉”。
【如数家珍】像数家藏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
【如影随形】语本《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后比喻两个人或两件事物关系密切,不能分离。
【如箭在弦】比喻势在必行。
【如胶似漆】亦作“如胶投漆”。亦作“如胶如漆”。①形容感情深厚,难解难分。语本《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②形容易于结合。
【如胶如漆】见“如胶似漆”。
【如胶投漆】见“如胶似漆”。
【如履平地】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轻易。
【如履如临】《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如履薄冰】比喻戒惧敬慎的心理。
【如操左券】见“如持左券”。
【如获至珍】见“如获至宝”。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最珍贵的东西。
【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如埙如篪】埙、篪、乐器名。这两种乐器合奏时,埙唱而篪和,用以比喻两物之响应、应和。
【如临大敌】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戒备森严。
【如临深渊】犹言如履薄冰。
【如蹈水火】比喻处境艰难。
【如蹈汤火】见“如蹈水火”。
【如臂使指】比喻指挥如意。语本《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如原以偿】谓愿望得到实现。
【如蚁附膻】《庄子·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后以“如蚁附膻”比喻趋炎附势或追名逐利的行为。
【如痴似醉】亦作“如醉如痴”。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
【如释重负】像放下沉重负担那样轻松。
【如饥似渴】犹言如饥如渴。
【如饥如渴】亦作“如渴如饥”。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儒雅风流】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汝南晨鸡】即汝南鸡。
【乳臭未除】比喻年幼。
【乳臭未乾】身上的奶腥味还没有退尽。讥刺人幼稚无知。
【乳声乳气】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辱身败名】谓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辱门败户】谓败坏门风,使家族受到羞辱。
【辱国殃民】谓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
【辱国殄民】见“辱国殃民”。
【辱国丧师】谓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入木三分】《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本谓笔力劲健,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入不敷出】收入不抵支出。
【入文出武】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入火赴汤】喻不避艰险。
【入主出奴】语出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意谓崇信一种说法,必然排斥另一种说法,以己所崇信者为主,以所排斥者为奴。后因以“入主出奴”指持有门户成见。
【入邦问俗】见“入国问俗”。
【入地无门】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
【入死出生】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入孝出弟】见“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入吾彀中】比喻在我掌握之中。彀中,gōng弩(版 权 所有 e wen ya n . c om 易 文言网)射程之内。
【入门问讳】客人进门,先问主人祖先名讳,以便谈话时避之,谓之“入门问讳”。语出《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门而问讳’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入室升堂】比喻人的学识技艺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入室昇堂】见“入室升堂”。
【入室操戈】语出《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后以“入室操戈”比喻以其人之说反驳其人。
【入海算沙】①到海底数沙子。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入理切情】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入国问俗】语出《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谓进入别国或一个地区,首先要问其风俗,以免抵触。
【入竟问禁】谓进入别国国境,先问明禁令,以免触犯。竟,“境”的古字。语本《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入情入理】完全合乎情理。
【入乡问俗】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入圣超凡】谓修养超越常人,达到圣人的境界。
【入境问俗】谓进入一个国家或区域,先问明那里的习俗,以免触犯忌讳。语出《礼记·曲礼》:“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入阁登坛】犹命相拜将。谓荣任高官显爵。
【阮囊羞涩】元阴时夫《韵府群玉·七阳》“一钱囊”:“(晋)阮孚持一皁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钱看囊,空恐羞涩。’”后因以“阮囊羞涩”为手头拮据,身无钱财之典。
【软玉温香】形容年轻女子身体洁白柔软,散发着温馨的青春气息。
【软香温玉】见“软玉温香”。
【软硬兼施】利诱、威胁、拷打等软的和硬的手段同时施展。含贬义。
【软裘快马】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
【软语温言】温和的话语。
【软谈丽语】谓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
【枘圆凿方】同“枘凿方圆”。
【枘凿方圆】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枘凿冰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锐挫气索】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锐挫望绝】谓受挫而希望破灭。
【若敖鬼馁】若敖áo: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něi: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若存若亡】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又忘记掉。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若即若离】见“不即不离”。
【若明若暗】好象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楚。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 
【若无其事】好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有一天要暴露。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 
【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或空虚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唐·陈鸿《长恨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弱不好弄】弱:年少。弄:玩耍。年幼时不爱玩耍。《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有晋征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空素心。”
【弱不胜衣】级言人瘦弱,连衣服也承受不了。《苟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上》:“近因入侍,栉风沐雨,病势日增,弱不胜衣,尫羸愈甚。”《隋唐演义》三六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茅盾《健美》:“多愁多病,弱不胜衣的女子,白面书生的男子,在‘健美’的标准下,不用说是落伍者了。” 
【弱肉强食】弱者的肉为强者所食。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能脱焉。弱之肉,强之食。”元·胡天游《闻李帅逐寇复州治》诗:“惜哉土卒多苦暴,弱肉强食鸱鸮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且所失者一身之名节,所玷者一家之门户,亦非神奸巨蠹,弱肉强食,虐焰横煽,沈冤莫雪,使人人公愤者也。”梁启超《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一:“当时之战争,弱肉强食,皆因种族之分别而起。”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