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选 李至远

【原文】
如意元年九月,天官郎中李至远权知侍郎事。时有选人姓刁,又有王元忠,并被放。乃密与令史相知,减其点画,刁改为丁,王改为士。拟授官后,即添成文字。至远一览便觉曰:“今年铨覆①万人,惣识姓名,安有丁士者哉?此刁某王某者。”省内以为神明。

【注释】
①铨覆:指选拔、审察人才。

【译文】
如意(则天年号)元年九月,天官郎中李至远署理侍郎职务。当时有待选(等待任命为待选)的人姓刁,还有一位王元忠,一起落选了。于是他们私下跟令使(流外官)相勾结,减少姓氏笔画,刁改成丁,王改成士。打算在批示任官之后,添上笔画再改过来。李至远一看就明白是作弊,便说:“今年待选官员超过万人,我都记得,哪有姓丁和姓士这两个人,这不是刁某和王某吗?”吏部的官员们都认为李至远神明。

陆贽
【原文】
贞元①八年春,中书侍郎平章事陆贽,始复令吏部每年集选人。旧事,吏部每年集人。其后遂三数年一置选。选人并至,文书多,不可寻勘,真伪纷杂,吏因得大为奸巧。选人一蹉跌,或十年不得官。而官之阙者,或累岁无人。贽命吏部分内外官员为三分,计阙集人,岁以为常。其弊十去七八,天下称之。

【注释】
①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

【译文】
贞元八年春,宰相陆贽指示吏部恢复每年集选官员的制度。本来旧时惯例,吏部每年都要集选官员,后来逐渐几年才能举行一次。选官时被选的官员一齐来,文书多,不可能细细地审查,真伪也难以分辨,下级的属吏也会趁此机会巧取舞弊。被选的官员一旦有失误,有的就可能十年都得不到任职。可是缺官的地方,竟然也多年无人任职。陆贽根据这种情况让吏部把内外官员分成三个类别,根据缺额数,量才授官,以后每年成为常规。这样做,弊病去掉了十分之七八,天下人都称赞他。

裴行俭
【原文】
咸亨①二年,有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以文章见称。吏部侍郎李敬玄咸为延誉,引以示裴行俭。行俭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今长,余并鲜能令终。”是时苏味道②、王勮③未知名,因调选,遂为行俭深礼异。仍谓曰:“有晚生子息,恨不见其成长,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识此辈。”其后果如其言。行俭尝所引偏裨将有程务挺、张虔勖、崔智、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尽为名将。

【注释】
①咸亨: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②苏味道:赵州栾城人。初唐政治家、文学家。九岁能作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
③王勮:唐初文学家王勃的哥哥。其与弟弟王勃、王助并有才名,当时文学家杜易称其兄弟三人为“三株树”。

【译文】
咸亨二年,有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都以诗词文章非常杰出而著称。吏部侍郎李敬玄对他们都很推崇,引荐给裴行俭。裴行俭说:“他们确实才华和名气都有,但是恐怕没有爵禄。杨炯能够做县令,其余的连县令怕也做不到。”当时苏味道、王勮还不很知名,应博学宏词科进选,很受裴行俭重视。裴行俭对他们说:“我虽然有儿子有学生,但是都不长进,你们俩十几年可以做到很高的官,受到重用,希望你们结识、教导他们。”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裴行俭提拔、荐任、重用的偏将程务挺、张虔勖、崔智、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都成为著名的将领。

张说
【原文】
中书舍人张均知考,父左相张说知京官考。特注曰:父教子忠,古之善训。祁奚①举予,义不务私。至如润色王言,章施帝载,道参坟典,例绝常功,恭闻前烈,尤难其任。岂以嫌疑,敢挠纲纪?考上下。

【注释】
①祁奚:字黄羊,晋国大夫。在政治上虽然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祁奚荐贤却成为千古美谈,为人所称颂。

【译文】
中书舍人张均主持官员的政绩考评,他的父亲左丞相张说则主持京官的政绩考评。张说在张均的评语上特别写道:父亲教导儿子忠心,是自古以来的训教。战国时祁奚年老退休,推荐他儿子祁午做国尉,是为国不是为私。你能弘扬皇帝的丰功伟绩,按照圣明皇帝的指示认真做事,效仿前贤的做法,主持公正,不是一般的成绩,这也是难以做到的。我虽然身为张均之父,但是不能为了避嫌而败坏了国家的纲纪。考张均上下。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