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卷三十七 淹水、叶榆河、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
【原文】
郡有叶榆县①,县西北八十里,有吊鸟山②,众鸟千百为群,其会,呜呼啁哳③,每岁七八月至,十六七日则止,一岁六至。雉雀来吊,夜燃火伺取之,其无嗉④不食,似特悲者,以为义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山,故众鸟来吊⑤,因名“吊鸟”。
【注释】
①叶榆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北。
②吊鸟山:在今云南省大理市。
③呜呼:鸟鸣声。啁哳(zhāo zhā):鸟鸣声。
④嗉(sù):鸟喉下盛食物的囊。
⑤吊:祭奠死者。
【译文】
郡里有叶榆县,叶榆县西北八十里有吊鸟山,成百上千的鸟聚集成群,会集时,繁杂细碎的叫声连成一片。鸟群每年七八月来到,十六七日就停止,一年来六次。当雉雀来吊时,夜间点火守候捕捉,有的嗉囊里空空的,却不肯吃东西,好像特别悲哀似的,人们以为这是义鸟,就不捉它。民间相传,凤凰死在这山上,所以百鸟都来吊丧,因此叫吊鸟。
【原文】
夷水又迳宜都北①,东入大江②,有泾、渭之比③。亦谓之佷山④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⑤土岸。其水虚映⑥,俯视游鱼,如乘空⑦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⑧;傍多茂木空岫⑨,静夜听之,恒有清响⑩,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注释】
①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宜都:古县名,三国蜀置,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
②大江:长江。
③泾(jīnɡ):泾河,发源于宁夏,经过甘肃、陕西流入渭河。渭: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④佷(hěn)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自治县西北。
⑤略无:全无,一点也没有。
⑥虚映:因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
⑦乘空:在虚空中浮游。
⑧激素:激起洁白的水花。飞清:飞流的清泉。
⑨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
⑩响:回声。
巡:追逐,追寻。颓浪:倾泻的水流。
【译文】
夷水又经宜都北,东流注入大江,二水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夷水也叫佷山北溪,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虚空无物,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浅处多五色石子,不论冬夏,清流奔泻,飞溅起白雪似的浪花;溪旁是茂密的林木,空寂的山谷,静夜谛听,常常传来清脆的水声,各种鸟类婉转优美的鸣叫声相互唱和。人们逐浪畅游,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
【原文】
沅水又东历临沅县西①,为明月池、白璧湾②。湾状半月,清潭镜澈,上则风籁空传③,下则泉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檝④嬉游,徘回爱玩⑤。沅水又东历三石涧,鼎足均跱⑥,秀⑦若削成。其侧茂竹便娟⑧,致可玩也。又东带绿萝山⑨,绿萝蒙羃⑩,颓岩临水,寔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
【注释】
①沅(yuán)水:即沅江,发源于贵州,流入湖南。临沅县:古县名,汉置,故城在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②明月池:在湖南省沅陵县东二百里。白璧湾: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③风籁(1ài):风声。空传:在空中传荡。
④檝(jí):同“楫”。船桨。
⑤徘回(pái huái):往返回旋而不离开的样子。爱玩:喜爱玩赏。
⑥鼎足均跱(zhì):三方均匀耸峙。跱:同“峙”,耸立。
⑦秀:高耸。
⑧便娟:修长而美好的样子。
⑨带:环绕。绿萝山:在今湖南省桃源县南。
⑩蒙羃(mì):蒙覆遍布的样子。
颓岩:危耸欲坠的岩石。
寔(shí):通“实”,实在,的确。钓渚渔咏:垂钓吟咏。
信:的确。
【译文】
沅水又东流,经临沅县西,就到明月池、白璧湾。湾呈半月形,澄清的潭水明彻如镜,头上风声在空中回荡,脚下流泉淙淙不绝。经过这里的人无不来荡桨嬉游,流连忘返。沅水又东流,经三石涧,涧中有三石鼎足而立,距离匀称,其高耸仿佛是斧削而成。旁边翠竹袅袅婷婷,引人玩赏。沅水又东流,绕过绿萝山,绿油油的松萝如纱帐垂披,危耸的山岩凭依着水边,真是垂钓吟咏的好地方,回音荡漾,有如钟声一般,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了。
【原文】
建安中,吴遣步骘为交州①。骘到南海②,见土地形势,观尉佗③旧治处,负山带海④,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衍⑤,林麓鸟兽,于何不有。海怪鱼鳖,鼋鼍鲜鳄⑥,珍怪异物,千种万类,不可胜记。佗因⑦冈作台,北面朝汉,圆基千步,直峭百丈,顶上三亩,复道回环⑧,逶迤⑨曲折,朔望升拜⑩,名曰朝台。前后刺史郡守,迁除新至,未尝不乘车升履,于焉逍遥。骘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茫,观原薮之殷阜,乃曰: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邑。
【注释】
①步骘(zhì):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三国吴将军。交州:即交州刺史。东汉建安八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治今广东省广州市。
②南海:古郡名,秦始皇置,治今广东省广州市。
③尉佗:即赵佗,刘邦立为南越王,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④负:背靠。带:环绕。
⑤沃衍(yǎn):肥美平坦的土地。
⑥鼋(yuán):大鳖。鼍:扬子鳄。鳄(è):体躯庞大并且非常凶猛的马来鳄。
⑦因:凭依。
⑧复道:上下两重通道,即空中通道。回环:回旋环绕。
⑨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
⑩朔:夏历每月的最初一天。望:夏历每月十五。
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汉武帝时设置。郡守:古代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迁:调动官职。除:任命官职。
升履:登临。
原薮(sǒu):原野湖泽。殷阜:富足。
【译文】
建安年间(196—220),孙吴派遣步骘去当交州刺史。步骘到了南海,纵览那个地区的形势,观看尉佗旧时的治所,那地方依山面海,平旷开阔,一望无际,高处是桑园,下面是沃野,山麓林莽间的鸟兽应有尽有。还有海怪鱼鳖、鼋、鼍、鳄鱼、珍宝异物,千奇百怪,种类万千,不胜枚举。尉佗凭倚山冈修建高台,高台朝北,面向汉土,圈出地基,方圆千步,陡峭高百丈,顶上面积约三亩,在四周建了回旋曲折的复道,每逢初一、十五,就登台遥拜,名为朝台。前后各任刺史、郡守,新来上任时,无不乘车而来,登台畅游。步骘登高远望,看到大海一片茫茫,俯视原野湖泽,殷富丰盛,于是说道:这里真是海岛上的肥沃之地,是宜于建立都城的地方。
【评析】
淹水是长江水系河流,但《经》文与《注》文记载的淹水并非同一条河流,所以郑德坤《水经注图·总图部分》绘有两条淹水,即“《经》淹水”、“《注》淹水”,“《经》淹水”为今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注》淹水”为今普渡河,此河源出洱海,北流在禄劝县以北注入金沙江。《叶榆河》篇,篇名就不同一般,在《水经》全文中,凡河流均称水,称“河”的只有两条,即卷十四《沽河》和卷三十七《叶榆河》。但在《水经注》中,“沽河”一名在卷十四《湿余水》《沽河》《鲍丘水》三篇之中,均出现过一次。所以虽然郦道元极少用“河”字简称河流,但“沽河”之名至少是他认可的。至于“叶榆河”,郦道元在此篇《注》文和相关的其他篇中,均称“叶榆水”,绝未使用“叶榆河”之名。前面已经指出,在古代,“河”是黄河的专名,“江”是长江的专名。以后这两个专名作为通名使用,因此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海河、淮河、泾河、渭河等等,而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湘江、赣江、钱塘江等等。当然,把这专名用于通名的习惯,是后来慢慢形成的,所以沽河一名,由于沽河在北方,这或许是一种特例,而叶榆河一名,由于叶榆河在南方,这很可能是《水经》的错误。《汉书·地理志》益州叶榆县说:“叶榆泽在东。”叶榆县在今云南大理县以北洱海沿岸的喜州附近,所以汉叶榆泽就是今洱海。但《水经注》叶榆水,其一部分流程似乎与今元江和越南的红河相合,却又和滇池、温水等相纠缠,所以错误极多。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中已有论及。夷水今称清江,是长江支流,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以西,东流在宜都附近注入长江,全长四百多里,流域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油水在《经》文和《注》文中都相当明确,记及它流经孱陵县。三国吴孱陵县在今湖北省松孱县南,这一带河湖错杂,水道变化甚大。今松滋以西,古代油水或即今界溪河。但松滋以东,由于水道纷歧,已经无法考实。澧水今仍称澧水,为注入洞庭湖的四大水之一,发源于湘、鄂两省边境,下流从津市进入河湖水网区,在安乡县附近汇合沅江,注入洞庭湖,全长近四百公里,流域面积达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沅水今称沅江,是洞庭湖四大水之一。发源于贵州省苗岭,在天柱县以东流入湖南省,东北流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一千多公里,流域面积约九千多平方公里。《泿水》一篇,《经》文和《注》文都有许多错误。从《水经注》内容来看,可以发现整篇是由许多的资料拼凑起来的。按《注》文,此水上流指今广西东北部的洛清江,中下流则接柳江、黔江和西江。最后有一段即在《经》文“其一又东过县东,南入于海”之下,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今珠江三角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