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手定稿 诗人与阅世

【原文】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①《红楼梦》②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注释】
①《水浒传》:明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一般认为其作者是施耐庵。
②《红楼梦》:清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一般认为其作者是曹雪芹、高鹗。

【译文】
反映客观世界的诗人,不可以不多经历世事;经历世事越深,掌握的材料就越丰富,越有变化,《水浒》《红楼梦》的作者就是如此。反映主观世界的诗人,用不着多经历世事;经历世事越浅,他保存的天然情感就越纯真,李后主就是如此。

【评析】
在连续三则以李煜为主体的词话之后,将李煜与其他文人的区别上升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两大类型,而其立论重点仍在为李煜张目上。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的分类源自西方哲学家如叔本华等,主要依据抒情诗与叙事诗的文体类型而有此分类。中国明清时期产生的两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和《红楼梦》,在西方的文体语境中,可以归入叙事文学一类,而传统诗词则归入抒情文学之类。叙事文学讲究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广世界,追求题材和内容的丰富和复杂性,所以其作者需要有丰厚的阅世经历和大量的创作素材,而且这些经历和素材愈纷繁变化,便愈能为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世界和人生提供充分的基础。《水浒传》和《红楼梦》虽分别以梁山英雄和四大家族为重点描写对象,但从中反映折射出的正是其所处时代的一个缩影,如果作者见闻不广,思虑不深,判断不明,要深度驾驭这样的题材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谓主观之诗人,即是以抒情为基本手段的诗人。情感的丰富虽然也与阅世有一定的关系,但阅世浅的诗人才有可能将最原始、最单纯也同时是最本质的感情表现出来。这样一种“真”性情,如果将其置于丰富的阅世经验的基础之上,则诗人在表现这种感情时,会以所谓阅世的经验来改变甚至扭曲性情,以适应世俗习惯、规则的要求。如此,欲以诗歌去震撼人心,去直达读者的心底,就勉为其难了。所以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的区分确实包含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截然划为两途,也必然存在着绝对化的问题,因为如何在阅世的基础上葆有真性情,也是一个可供探讨的问题。王国维援引这一分类,其要旨不过在为推崇李煜而提供一种理论背景而已。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