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忤合第六

【原文】
凡趋合倍反①,计有适合。化转环属②,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③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④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⑤,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注释】
①倍反:背逆。倍,同“背”。“趋合倍反”指事物的“合”与“忤”。
②环属:像环一样连接无缝隙。环,指环状东西;属,连接。
③居:处于。
④扬声:扩大声望。
⑤因之所多所少:此句意思为国家教化宜多或宜少的地方。

【译文】
凡是要趋向合一或背叛分离,都要施以与理相合的计谋。变化转移,像环一样连接无缝隙,而且各有不同的形式。彼此反复相求,根据事情的实际作出处理。所以圣人生存在世界上,他们的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世人,扩大影响,宣扬声名。他们一定会根据事物的变化,观察合适的时机,根据国家教化宜多或宜少的地方,预先察知、调整而使计谋随之转化。

【原文】
世无常贵①,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②,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以之为主。合于彼而离③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④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⑤。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注释】
①贵:高贵。
②无不为:无所不为。
③离:背离。
④用:使用。
⑤其用一也:它的功用是一致的。

【译文】
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圣人经常作为而无所不为,常听天下,而无所不听。假如事情必然能成功,而且又合乎计谋的原则,就应该以此作为主体。虽然合乎别国君主的意思,可惜却背离自己君主的原则,这就叫作“计谋不两忠”。其中必有顺逆的道理存在,既背叛自己君主,又忤逆别国君主;既忤逆自己君主,又背叛敌国君主,这就是“反忤之术”。将反忤之术运用到天下,一定要根据天下实际情况而运用它;用于治理邦国,一定要根据邦国实际情况运用它;用于治理家族,一定要根据家族实际情况运用它;用于个人,一定要根据自身才能气概运用它。总而言之,不论大小进退,其功用是相同的。因此,一定要先深谋远虑,定下计策谋略之后再运用“飞箝之术”。
【原文】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①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②、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③,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④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⑤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⑥。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注释】
①包:包容。
②汤:商汤王。商朝第一个君主,消灭夏王朝,重用伊尹,推行善政。
③殷:指商王朝。
④劳心:费心思。《四部丛刊》本“劳心苦思”前脱一“非”字。
⑤材质:才能素质。材,才。
⑥知人:识别人。

【译文】
古代擅长反对和支持之术的人,可以协和四海,包容诸侯,可以驱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后设法变化、转移形势,到最后利用这种势力开创新王朝。所以贤相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之后才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姜太公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可是他对殷纣王却无法理解,之后才决定一心臣服周文王。这是关系到天命的地方,所以伊尹和吕尚才归顺商汤和周文王而无所怀疑。不是达到高深的圣人境界,就不能治理天下;不是劳费心思苦苦思索,就不能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是全神贯注地观察真实情况,不能成就名声;才能气质不能足智多谋,不能进行军事运筹;忠厚朴实不能真切了解,不能识别人。所以“忤合之道”,自己必须估量自己的聪明才智,看一看能力长短、见识远近,看哪一项不如他人。如此既可以前进,又可以后退;既可以使其合纵,又可以使其联横,这样才能运用自如。

【评析】
任何事情都是有正有反、有顺有逆的,人心的向背、世道的正邪、所趋是顺还是逆,所为是好还是坏,如此等等,都是人生大的谋略。
“忤合”讲的就是灵活应变的谋略,鬼谷子先生认为世间的事物没有永远高贵的,也没有永远居于权威地位的,圣人应该“无所不作”,“无所不听”。主张“因事为制”,善于“向背”,精于“忤合”。事情往往有正必有反,有顺必有逆,有利必有不利,有直便有曲。政治家要善于从曲中见直,从直中见曲,从利中见不利,从不利中见利。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