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谋篇第十

【原文】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②,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③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④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⑤。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⑥也。

【注释】
①因:依据、凭借。
②奇不知其所壅:奇计是没有什么可以壅蔽的。
③度材、量能、揣情: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
④益:有益、有利。
⑤因以制于事:因而用来制约事物。
⑥数:数术。

【译文】
各种谋略规划都有一定的规律,一定要弄清事物的起因,把握有关的实际情况。弄明白实情,就可以确立“三仪”标准。所谓“三仪”,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奇迹,而奇迹是没有什么壅蔽的,这是自古以来就被遵从的规律。所以郑国的人挖掘玉石,用安装有指南针的车子装载,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所以凡是观念相同而又亲密的人,必然是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凡是欲望相同而又互相疏远的人,必然是只在一方面很成功的人。假如同时受到憎恨可又互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恨却又互相疏远,是只有一方受害。所以假如能互相有好处就感情亲近,反之,假如互相有坏处感情就疏远,这都是常常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是判断异同,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所以墙壁都是由于有裂痕才崩毁,而树木都是由于蛀虫毁坏了枝节才折断,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事物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变就生出计谋,有计谋就会有筹划,筹划产生议论的基础,议论产生学说,学说产生进退,进退确立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由此可见各种事物遵循一个道理,各种道理遵循一个法度。

【原文】
夫仁人轻货①,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②,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③,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④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⑤。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注释】
①货:财物。
②难:灾难。
③达于数,明于理:通达数术,明白事理。
④易蔽:容易被蒙蔽。
⑤是因事而裁之:根据事情不同特点予以巧妙裁夺。

【译文】
一个有德行的君子,自然会轻视财货,因此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一个勇敢果断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困难,因此不能用忧患来恐吓他们,反而要让他们镇守危地;一个具有智慧的聪明人,他们通达一切事理,因此不能用诚实来强迫他们,而是应该用讲道理跟他们相处,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建立功业;这就是所谓仁德、勇士、才者的“三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贪婪的人容易受诱惑。这些要根据不同特点巧妙裁夺。所以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有余是由不足积累而成,这是道术的体现。

【原文】
故外亲而内疏①者说内,内亲而外疏②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③,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④,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⑤,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注释】
①内疏:内心疏远。
②外疏:表面疏远。
③因其势以成之:根据对方形势予以成就。
④微而证之:稍微引据证实。
⑤私不如结:心的结合要比私来得好。

【译文】
所以表面亲近而内心疏远的要从内心着手进行游说,内心亲近而表面疏远的要从外表入手游说。因而,要根据对方的疑惑来改变,根据对方的表现来推移,更根据对方的说词来归纳,根据对方的趋势来组织,根据对方的缺陷来权衡,根据对方的忧患来排斥。揣摩之后加以威胁,抬高之后加以策动,削弱之后加以扶正,符瑞之后加以验合;拥护之后加以堵塞,骚乱之后加以迷惑,这就叫作“计谋”。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隐密,隐密不如同心相结,亲密无间。循常理不如出其不意,奇计一出则不可阻止。所以向人君游说的人,必须先谈论奇策;同理,向人臣游说时,必须先进行私交。

【原文】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①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②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③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④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⑤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注释】
①恶:厌恶。
②貌:面貌、容貌,也指外形、外表。
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④所以自为:这是为自己去做。
⑤忠、信、仁、义:忠心、诚实、仁爱、道义,这是古代基本的道德法则。

【译文】
关系很亲密而说的话却又很见外,就会被疏远;关系很疏远而说的话又很深入就会有危险。不要将别人所不乐意接受的强加于人;不要将别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训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可以学习迎合他的兴趣;别人有所憎恶,回避而不要言及,所以用隐密的方法进行,然后公开地收获。所以要去除某事就可以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那些不轻易喜形于色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深谋远虑的人不会任用他。所以说:“为政最重要的是掌握人,绝对不可以被人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手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因此君子立身处世之道是属于阴,小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是属于阳。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较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比较困难。由此看来,国家灭亡就很难复兴,国家骚乱就很难安定;然而无为和智慧最为重要。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才干是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别人去做。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贵在隐秘。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和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和匿。并非单纯的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努力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假如能彻底认清此种道理的真谛,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

【评析】
“谋”篇讲的是鬼谷子谋略的专篇,鬼谷子谋略可分为谋政、谋兵、谋交、谋人四个方面。也可分为上谋、中谋、下谋。上谋是无形的谋略,它使事情成功但不为人所知。中谋是有形的谋略,它帮助成就事业但留下痕迹,不过,因为用得巧妙,大家都称赞它。下谋是迫不得已所使用的下下之策,它也能扶危济困,但费力伤物。以上三种计谋,相辅相成,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方案,也就是奇谋。奇谋既出,所向披靡,自古而然。鬼谷子认为最高明的谋略是在暗中进行的,但要公开夺取成果,称之为“阴道而阳取”。认为圣人之道在于“阴”。“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认为“谋不能两忠”,忠于一主,必忤于另一主。主张:只有“通达计谋,以识细微,”以便“经起秋毫之末,挥之太山之本”。认为“谋必欲周密”,并且最难做到周密。崇尚用奇计,认为“正不如奇”。认为只有“奇”,才能流行不止。主张:“必先谋虑”,计定而后才能用术。所以说,天地的演化,在于高深莫测;圣人的谋略,在于隐蔽不露。不但使用忠信仁义,其他手段也可用,只要是人间正道。

【在线留言】  【返回前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